自虐的心理分析

2014-10-30 18:42:34657

自虐,简单来说就是自己虐待自己,包括身体上的虐待和精神上的虐待。身体上的虐待有自伤,自杀等,精神上的虐待比较隐秘,不易觉察,例如不良的生活习惯,抽烟、酗酒,让自己彻夜工作,不眠不休,或者在人际交往中故意自取其辱,或者在工作上自毁前程。
 
弗洛伊德把人的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是指那些遵循快乐原则的 、积极的、发展的、向上的生命力;生本能保持了生命繁殖延续。死本能可以视为是生物惰性的表现,它要求恢复到事物的初始状态,因而是保守的,倒退的,懒惰的; 本能之于人表现的正是那种保守、倒退、回归,懒惰等特点。死亡本能旨在使人回到生命之前的无机状态,使生命恢复到无生命的状态。死亡本能表明任何生命个体都不能长生不死,宇宙中的生命现象有可能回到无机状态和死寂状态中去。
 
门宁格尔认为,死亡本能向外转化为攻击和施虐——极端时杀人;向内则是自我惩罚和受虐倾向。
 
客体关系理论探讨的是人我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心理层面的,是一个人在自己心里认为的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虐者常常体会到的客体自体关系是:严厉的客体VS无价值不被爱的自体,这种难以承受的无价值感会让一个人采取毁伤自己或者让自己过于劳累的自虐行为。
 
自体心理学研究的是一个人怎样看自己,如果过往的经历中太多的挫折,太多的自我期待不能满足,而有没有正确的途径调试这种挫折和不满足之后的心理状态,那么一个人可能会形成“我是无能的”这样的自我概念,那么生活中的模式就会表现为人际中自取其辱,生活上自我放逐的自虐态度。
 
 
故事1
L先生,46岁,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20多岁白手起家,从最初只有3、4个人的小厂,发展到200多人的企业,其间经历了太多的残酷磨难,L先生都坚持了下来。后企业慢慢步上正规,进入平稳发展期,面对丰硕的果实,L先生却失去了斗志,精神萎靡,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只有赌博对他才有最好的吸引力。他形容自己说好像苍蝇见血般的痴迷于赌博,麻将、扑克、骰子、足球、老虎机等,无所不赌,越赌越大,直至一夜百万,企业由于无心经营,也面临破产。
 
直到有一天,L先生仿佛大梦初醒,浪子回头,壮士断臂,又重新投入企业的经营中。几年后,企业又蒸蒸日上,当事业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之后,L先生像中了魔咒一样,又开始赌博。这样几次三番折腾下来,两任妻子都离他而去。L先生说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控制不住,没福气,过不了好日子,好像心里总弩着一股劲,天天得忙活着,生活才有劲头,弩着弩着,到尽头了,烦了,就觉着生活很没意思,看什么都不想做,必须得找点刺激,折腾一段时间使自己跌落到即将完蛋的边缘,好像心里能清净一阵子,又能做正事了。
 
俗语云:“瓦罐不离井台碎,大将难免阵前亡”。L先生对事业、生活的这种自毁前程的模式就像一个在反复把玩尿泥的孩子,不断地把它捏起来,再摔烂了。从他的个性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到更深层的原因,他的内心似乎总是处在一个爱恨分裂的状态,爱起来恨不得丢了性命,完全投入,恨起来可以完全不管它的死活。L先生对待两任妻子的模式也是如此,好的时候一掷千金,差的时候恶语相向。
 
这种分裂的模式起自于早年,L先生的母亲脾气暴躁,心情抑郁,在L先生的幼年生活中,妈妈难以捉摸的脾气使他常常处于紧张惊恐的状态,总担心下一刻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这样的模式带到成年,L先生的生活好像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进行,直到有一天速度太快而脱轨。
 
 
故事2
小贺17岁,初中辍学在家两年,两年来,小贺的体重下降了20公斤,1米78的个头,体重不到100斤,奶奶说,小贺辍学就是因为胃痛,吃不下饭,稍微吃一点就呕吐不止,曾于各大医院内科就诊,医生都说胃没有问题。小贺的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一回家就会和爸爸吵架,爷爷奶奶都会向着爸爸,怪罪妈妈,其实妈妈一个人在城里打工也很辛苦,好不容易才站住了脚跟,小贺和爸爸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妹妹生活在农村,小贺的奶奶常常会对小贺说:“你看,你妈把你生下就不管了”。
 
有一次,小贺暑假期间去城里找妈妈,说好了母子在汽车站见面,但是当小贺下了汽车,等了妈妈一下午也没有等到,天色将晚,小贺又一个人坐车回家了。小贺的身上有烟头烫伤的痕迹,小贺说是他自己烫的,烫完后觉得心里爽快,不那么憋闷了。17岁的小贺有一个愿望,出去打工,挣一笔钱,去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然后自杀。
 
小贺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外出打工了,由奶奶一手带大,当孩子需要妈妈全神贯注的抚育的时候,奶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要,在孩子的心理,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客体是坏客体,对应的自己也是不好的,不被爱的坏自体,当婴孩还太小,离开依赖的客体就无法存活,孩子是无法承受客体是坏的这一想法,孩子会认为正是因为自己是不好的,才得不到爱,得不到照顾。这样的无价值感成为一个人的心理底色的时候,在后来的成年生活中,一旦遇到心理冲突,总会归因于自己,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自己应该受到惩罚,甚至自己不应该活着。
 
 
故事3
陈先生今年40岁,在一所大学教书,至今未婚,和同事及领导的关系处的不好,陈先生说自己其实真的是想对同事好,但是同事们都不领情,离自己越来越远,好像都躲着自己,不愿意和自己来往,自己被孤立。陈先生出身农村贫苦家庭,是遗腹子,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身体不好,母子两人靠族里叔伯和同村的邻居帮忙接济生活,到了农忙播种季节,母亲常常要四处去求别人帮忙,邻居都忙,母亲会带着年幼的陈先生去叔叔伯伯家里,让陈先生跪在叔伯的院子里,一直跪到他们答应去帮忙,母亲也在一旁赔笑央求。
 
后来陈先生凭着自己的聪明,考上了大学,上大学的学费母亲带着陈先生几乎陪着笑脸借遍了全村。
 
早年的生活,让陈先生认同了母亲的生存之道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做低伏小,委曲求全,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成年后的生活中,陈先生无法把自己和别人平等对待,处处自取其辱,这样的方式让与他打交道的人非常不舒服,人们自然会远离他。
 
 
故事4
杨女士35岁,是一家公司的会计,离婚5年,儿子跟丈夫生活,离婚后,杨女士索性就住在了单位的办公室,公司的账目纷繁复杂,杨女士常常加班到天亮,当初丈夫也是因此和她离的婚,最让丈夫不能容忍的是,杨女士很少休假,有一年,他们带着儿子回东北老家过年三十晚上,杨女士还要带着单位的账目本,加班到很晚,原来公司里有两名会计,因为杨女士非常能干,公司辞掉了另一名会计。杨女士自己说,不能闲下来,好像有双眼睛长在背上,一直在监视着自己。
 
杨女士的父亲是一位车间主任,母亲是厂办子弟学校的校长,小时候,家就在厂区,但是杨女士很少见到自己的父亲回家。那个年代,每家都好几个孩子,可是杨女士的母亲在生完她之后就毅然做了绝育手术。小时候,杨女士成绩不好就不能吃饭,妈妈会抱怨:“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闺女,简直是丢我的脸”。成绩进步,妈妈也是板着脸说:“进步了不能翘尾巴!,你这算不了什么,根本不能和我当年相比,你根本就没有资格骄傲”。杨女士从小就不敢比灯下批改学生作业的妈妈睡得早。
 
杨女士父母的教育方式,一方面杨女士认同了父母勤奋的品质,另一方面,让杨女士感觉到自己是无能的,没有资格“浪费时间”在无用的地方,小时候是一心一意的学习,长大了是一心一意的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文/张天布、何巧丽 1879俱乐部(1879计划网站引用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独家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